QQ:82891187
當前位置:臨漳信息網  -  本地文章  -  古鄴文化

【向您講鄴城】——第4期:臨漳由來

2022/10/23 9:43:47

來源:邯鄲市臨漳縣法院

評論:0

臨漳由來

鄴是古代從山東通往西北,從中原連接幽燕的必經之地,自古以來就有 “天下腰膂”之稱。春秋初期齊桓公為防止戎狄族沿太行山南下,進而保衛中原,在鄴地筑城。這是鄴邑最早的記載。

春秋時的鄴邑,故址位于今臨漳縣城西南 40里的鄴鎮。戰國時屬魏地,魏文侯曾建都于此。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無神論者西門豹在此任過鄴令,西門豹治鄴鑿渠興修水利,為民除害投巫于漳水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,至今西門大夫祠堂遺跡猶存。秦始皇滅掉六國后,這里屬邯鄲郡鄴縣,鄴后為東漢末年冀州治所,是河北平原統治中心,韓馥、袁紹前后為冀州牧。漢建安九年 (公元 204年),曹操破袁紹奪取了鄴城,領冀州牧,即以鄴為根據地經營河北,繼而為丞相,封魏公,晉爵魏王,并在此建立鄴都,開始對鄴城進行大規模的營建,鄴城成為曹氏父子爭雄天下、掃滅蜀吳的主要政治、經濟、軍事基地和文化中心。公元 220年,曹丕稱帝,定都洛陽,以鄴城為北都,從而鄴城成為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地位顯赫的北方名城。

在從曹魏到北齊的近四百年間,鄴城六為都城,繁華了近四個世紀,其中在西晉時鄴城曾為司州魏郡治所,當時鄴城建筑規模和特殊地理位置發揮著重要作用。晉建興二年 (公元 314年),為避愍帝司馬鄴諱,將鄴縣改名為臨漳縣。

“臨漳”二字最早見于史料的是曹植 《登臺賦》。建安十五年 (公元 210年)曹操在鄴城銅雀臺落成大典時,率諸子及眾文士登臺賦詩,曹植第一個站出來作 《登臺賦》,“臨漳”一詞最早見于曹植的這首 《登臺賦》,是因縣城北臨漳河而取名,后來 “臨漳”和 “鄴”兩個名稱圍繞著漳河邊上的這塊土地發生過數次變革。附 《登臺賦》全文如下:

登臺賦

從明后而嬉游兮,登層臺以娛情。見太府之廣開兮,

觀圣德之所營。建高門之嵯峨兮,浮雙闕乎太清。

立中天之華觀兮,連飛閣乎西城。臨漳水之長流兮,

望園果之滋榮,仰春風之和穆兮,聽百鳥之悲鳴,

天云垣其既立兮,家愿得而獲逞。揚仁化于宇內兮,

盡肅恭于上京。惟桓文之為盛兮,豈足方乎圣明!

休矣美矣,惠澤遠揚。翼佐我皇家兮,寧彼四方。

同天地之規量兮,齊日月之暉光。永貴尊而無極兮,

等年壽于東王。

原標題:《【向您講鄴城】——第4期:臨漳由來》

評論 
還沒有人評論此條信息!
發布評論:
評論內容:
驗證碼:
點擊更換圖片
看不清?換一張
QQ:82891187
  • Q Q: 82891187
  • 微信: linzhang8
微信公眾號
微信小程序
Copyright © 2023 “臨漳信息網”版權所有  |  ICP證:www.sophieanand.com  |  技術支持:分類信息系統(V2022.1)  |  
網頁內的所有信息均為用戶自由發布,交易時請注意識別信息的虛假,交易風險自負!網站內容如有侵犯您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,舉報信息、刪除信息聯系客服
丰满女教师在线观看